行进在潜江高新区,潜江微电子材料产业园内,一个个微电子材料项目在春日里竞相勃发,一家家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潜江正加速构建从基础化工到高端电子材料的全产业链生态,为全省支点建设注入“芯”动能。
3月31日,晶瑞(湖北)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厂区,装有电子级双氧水、氨水的罐车有序驶出,奔赴全国各地。
“前两个月,企业订单量持续攀升,同比增长50%,从始至终保持满产状态。”该公司CEO沈健说。
晶瑞是全国电子化工材料十强企业,生产的超高纯电子化学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半导体、面板和新能源等行业,其中,电子级双氧水在国内产能最大,市场占有率达到40%。
“正在加快建设4万吨电子级双氧水生产线月投产,年销售额预计突破4亿元,比去年翻番。”沈健介绍。
2019年,潜江手握优质化工原料资源,在全省率先探索“基金+产业”的新模式,成功吸引晶瑞率先落户产业园,半年完成项目签约并开工。
“化工原料资源能够最终靠园区管廊直供,使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降低20%以上,与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完美链接。”沈健道出落户潜江的缘由。
“芯”火燎原。随着晶瑞的落地,潜江微电子材料产业“磁吸效应”显现,北旭电子、鼎龙控股、孚诺林、中巨芯、达诺尔等一批微电子材料领域“领头羊”企业加速集聚,产品涵盖湿电子化学品、光刻胶材料等关键领域,与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形成配套,填补省内高端电子化学品空白,成为全国高端电子化学品企业重要聚集区之一。
永绍科技处置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马力全开。作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企业,永绍科技将目光始终聚焦在产业链条尾端。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的“氟化铝工业含氟废水的处理、利用及其配制方法”专利技术,将含氟浓度高达174400mg/L的废水净化处理至0.36mg/L,仅为国家排放标准的六分之一,填补湖北含氟废水净化处理空白。
“过去省内没有相应处置能力,产出的废料有机溶剂,必须要送到外省处理,每吨处置费3000元。现在,不仅免费处置,还能将废料转化为原材料卖给下游企业,每吨收益超1万元,实现工业危废品绿色循环利用。”永绍科技总经理王秋玮表示,这一模式已吸引多家企业将危废处理业务转移至此,年处理氢氟酸废液超6.5万吨。
中巨芯扩能,让高端芯片生产用上了国产“纯净水”,成为国内首个稳定供应高端芯片制造用硫酸基地;北旭电子投资新建包括g线、i线及KrF光刻胶的核心原材料生产线,将完全解决集成电路光刻胶核心原材料被国外“卡脖子”的被动局面。
眼下,全国电子材料50强和电子化工材料10强企业集聚潜江,潜江市微电子材料产业逐渐建立自主可控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获批国家火炬微电子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和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从国产替代到技术领跑,从单点突破到集群成势,站在“芯”高地,潜江正以创新平台为支点,拉动GDP突破千亿大关。
潜江市快速推进电子半导体材料分析检验测试中心和武汉工程大学潜江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大学潜江光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规范化建设,组织实施光电子信息领域共性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构建覆盖“研发—中试—产业化”的创新闭环。
“潜江科创中心已形成‘一区两平台’格局,集聚了双创孵化、技术交易、知识产权服务等全链条资源,成为企业突破技术瓶颈的‘加速器’。”潜江市科技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截至目前,建成省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创新平台48家、院士或专家工作站8家,企业设立研发机构10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