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湖南省生态环境厅通报称,经核实,确定污染源为位于郴州市苏仙区的某水泥生产企业。根本原因为该企业近日拆除旧生产线的窑炉时,窑炉内含铊灰尘被雨水冲刷后,经雨水排放口流入外环境水体导致。
曾参与涉事企业环评工作的人士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此次事故的隐患既有几率发生在公司制作原料采购环节,也有几率发生在固废协同处置环节。另有环保业内的人表示,“水泥企业协同处置固废本身是个进步,也不宜因为此次事故就否定这个行业。但需要控制好拆除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
据当地新闻媒体报道,良田水泥厂是如今湖南良田水泥有限公司的前身。公开资料显示,湖南良田水泥有限公司建于1987年9月,位于苏仙区良田镇麦田村,拥有2条日产2500吨的熟料生产线年,华润水泥收购湖南良田水泥有限公司51%股份,后推进生产线月,湖南良田水泥有限公司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项目顺利点火。
曾参与湖南良田水泥有限公司环评工作的张先生(化姓)对红星新闻表示,“依据环境影响报告书,涉事企业项目生产主要原辅材料含铊量比较低,同时项目限定不协同处置危废,所以明白他们窑炉灰铊超标是比较意外的。”
张先生称,“一般来说,水泥厂窑炉灰不属于危险废物,也未列入危废名单管理。但窑炉灰的具体成分和特性,也会因其来源和煅烧过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张先生分析,此次事故的隐患既有几率发生在原料采购环节,也有几率发生在固废协同处置环节,“例如,别人委托他们搞协同处置的物料是危险废物,但被当作一般固废处理了。”
据中青报报道,生态环境部工业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表示,郴州是“有色金属之乡”,当地水泥公司制作中所用的原料里,铊元素的含量往往也相比来说较高。此外,近年来部分水泥厂协同处置含重金属的工业固废和危废,有些矿业企业的固态废料含有铊这种伴生元素,水泥窑炉残灰中的铊盐含量就会很高。
“经过此次事故,我们业内也增加了些知识,以后同类型企业的这个灰不能直接当一般固废考虑了。”张先生说。
3月26日,红星新闻记者多次联系湖南良田水泥有限公司了解相关情况,电话未能拨通。记者通过短信联系该公司安全和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截止至发稿时,暂未获回复。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4年6月发布的资料称,水泥窑协同处置固态废料因其焚烧温度高且稳定、有害物分解彻底、处置规模量大、无废渣产生等技术优势成为实现固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重要方法。目前,全国已经有360多条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项目,年处置废弃物约2500万吨。
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的《水泥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要求,新建水泥项目应当统筹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新建水泥熟料项目,须兼顾协同处置当地城市和产业固态废料。新建水泥粉磨项目,要统筹消纳利用当地适合用作混合材的固体废物。
张先生表示,由于原料来源不可控,被批准做危废协同处置的水泥企业比较少,大多都是做一般固废协同处置。记者发现,公布在郴州市生态环境局官网的《湖南良田水泥有限公司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回转窑生产线升级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明确提到,“本项目不协同处置危废。”
一位参与本次铊污染源溯源的人士对红星新闻表示,“固废协同处置本身是个进步,比单纯的焚烧好得多,也不宜因为此次事故就否定这个行业。但经过此次事故,以后需要控制好拆除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
张先生同样提到,“项目关键设施并不是随便就可以拆除的。拆除工程需要报备,并由有资质的单位施工,还需要有应急预案。”